其实本来是想说说Openstack的,毕竟相比之下,openstack更会被大家所知晓。况且之前在学RHCA的过程中,也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再加上后期也给朋友做过相关的项目,share一些小经验完全不为过。
但是openstack近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国内的一众公有云厂商大多也都放弃了基于openstack进行二次开发的计划。追其根本原因无非是那么几点:
- 体系过于庞杂:过于庞杂的体系导致openstack无法被国内众多追求产品的更新速度、以“先上线、后优化”为生存之道的公司所接受,往往为了满足客户的某个需求,单独抽出几个coder熬了几个通宵才写出来的一个function,结果在下一个版本中,这个function被社区实现了。此时要面临着继续follow upstream还是自己开一个新的branch的选择,无论怎么选择,最终的结果都会给原本资金、技术积累并不雄厚的公司带来很重的负担。
- 项目参与者私心太重:不得不说openstack原本是一场NASA和AWS之间的较量,但最终的后果却让大家很是大跌眼镜,NASA本不具有如此大规模的开发能力,只能找来HP(现在应该被称之为HPE了)、Dell、Redhat、Microsoft、F5……等一众公司来为其出力。However,这是个开源项目,为了让开源项目也能最大化创造利益,这些公司会尽可能给自己家的产品留好适配的接口以增加在该项目中的集成能力。但是这对国内的公司而言,是很难接受的,毕竟自己起家的前往往都是融资来的,买得起垃圾的服务器和国产的垃圾网络设备就已经很不错了。利用软件压榨硬件的全部价值才是王道,大品牌产品?NONONO,滚粗……然而这样,就要面临对无用的冗余组建删减的问题了。
- 运算能力的利用率太低……嗯,我相信搭建过实际项目的人都应该有所了解,openstack明明是奔着vSphere6.x去的,结果照猫画虎、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说白了,如果转化率不能达到需求,看起来再牛逼,最终也是绣花枕头大草包,除非你有自己的团队进行深度定制、删减……如果那样,我为什么不买vSphere系列的产品或者使用更轻量级的Ovirt呢?当前状况下养一个能handle 整个openstack平台团队的人工成本,往往不比买vSphere便宜,而且国内的很多公司都在用盗版vSphere,除非你是开云厂商的。
- 国内云计算厂商几乎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从IaaS到PaaS,想要什么,基本上都能找得到,找不到只要你肯砸钱,做非标也不是不行。不是厂商sales没底线,而是云计算如果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真的不赚钱。大马云的本质是将平日里闲置的资源拿来做云赚外快,做活动的时候人家就算超卖,最终解释权仍然在人家手里。小马云的本质也是如此,之前在硬件厂商工作的时候,我见过它们购买的服务器,我们的trainer在在给我们做training的时候说,它们被称之为“小霸王”服务器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真的把这些过保的机器作为云计算的基础架构设施,相当于变相空手套白狼。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真的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商机。不过这些机器上勉强跑一个KVM还不算过分,但是真的要跑Openstack,好像还真的不一定能支撑的起来。
也许,openstack在某些国外的企业里,会更有市场,毕竟国外很多时候没有国内的竞争这么激烈,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是专门给国外公司做openstack云产品infrastructure support的,它们不缺非常知名且业务量庞大的用户。
事实上,百年企业就是百年企业,它们可以宁可不要每年20%的不稳定增长而去选择5%的稳定增长。也许,只有在这种比较能沉淀下来的公司里,员工才会更有心思去针对于自己的公司基于openstack进行定制、冗余裁剪,项目经理才会更有底气的对sales说No,把真正急切的需求安排到下一个sprint,架构师会更愿意采购商业设备设计方案以稳定为优先,切实的把业务上出现的异常所造成的责任问题进行拆分,将垃圾的、该被淘汰的产品彻底淘汰掉。
Good whatever time of day it is where you are!